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欧洲杯押注app >>欧洲杯押注app >> 正文

欧洲杯押注app

欧洲杯押注app

【欧洲杯押注app】欧洲杯押注app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张兴国提醒您:了解野生蘑菇毒素 警惕舌尖安全

信息来源:新时报 摄影:以上图片均来自于网络 发布时间:2020-09-09 浏览次数:
字号:
+-14

  近日,一名7岁儿童因误食毒蘑菇出现中毒症状,危及生命的消息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,短短两天就有近千人献血,共计322200毫升。那么,哪些蘑菇有毒?又该如何分辨呢?欧洲杯押注app(山东省医院)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张兴国为大家揭开“蘑菇毒素”的神秘面纱。

微信图片_20200909085816.jpg

  毒蘑菇成分复杂,

  五大中毒类型需看清

  毒蘑菇分布广泛,多长在隐秘、潮湿的生长环境中,与野生可食蘑菇外形相似,采食者误食中毒事件时有发生。据了解,全世界毒蘑菇多达1000种,我国毒蘑菇400余种。

  “毒蘑菇是一类可以使人或动物中毒的大型真菌,种类繁多、形状各异,以伞状为主,也有片状、耳状、盘状等。”省立医院中毒与职业病科主任张兴国介绍,医院每年都会收治多例毒蘑菇中毒患者,毒蘑菇毒性成分复杂,一种蘑菇含有多种毒素,临床表现较为复杂多样。

  据了解,目前根据中毒作用机制和典型临床表现,可分为五大中毒类型,其中第一种是胃肠炎型,该病状潜伏期短,表现为恶心、呕吐、腹痛、腹泻等消化道症状。该中毒一般预后较好,但严重中毒者可因脱水及电解质紊乱出现休克、昏迷,甚至死亡。代表种有毒红菇、密褶红菇、毛头乳菇等。

微信图片_20200909085819.jpg

毒红菇

  神经精神型,该病症除了出现消化道症状外,精神状况为兴奋、狂躁、幻视、幻听等表现,同时可伴有瞳孔缩小、多汗、流泪等症状。代表种有毒蝇鹅膏、中华牛肝菌、光盖菌、硫黄菌等。

微信图片_20200909085822.jpg

毒蝇鹅膏

  肝脏损伤型,发病早期可能会出现明显的消化道症状,轻度中毒者肝脏损害不严重,多数中毒者在消化道症状后呈1—2天的“假愈期”,之后出现恶心、呕吐、腹部不适、肝区疼痛、肝脏肿大、黄疸、有出血倾向等症状,经积极治疗2—3周后逐渐恢复。少数病例呈爆发性,因肝性脑病、呼吸和循环衰竭死亡。代表种如致命鹅膏、黄盖鹅膏、褐鳞环柄菇等。

微信图片_20200909085827.jpg

褐鳞环柄菇

  据张兴国介绍,肝脏损伤型中毒毒性比较高,死亡率达到90%以上。

  血溶型,该病症潜伏期一般为6—12小时,除消化道症状外,可出现腰腹部疼痛、无力、深褐色尿、贫血、肝脾肿大等急性溶血症状,严重溶血可致急性肾功能衰竭,甚至死亡。代表种类如鹿花菌等。

微信图片_20200909085830.jpg

鹿花菌

  其次还有一种光敏性皮炎型,误食该型毒蘑菇可出现皮肤红肿或疱疹,日光照射后症状加重,代表种类如叶状耳盘菌、胶陀螺等。

微信图片_20200909085833.jpg

叶状耳盘菌

  野蘑菇不要采食,

  误食毒蘑菇需紧急处理

  夏季,雨水多,适合野蘑菇生长,误食毒蘑菇中毒的事例比较普遍,几乎每年都有严重中毒的报告。当误食了毒蘑菇后应该怎么办?误食毒蘑菇为什么儿童中毒要比大人厉害?

  张兴国表示,儿童器官往往发育比较不成熟、代谢相对来讲比较弱,所以症状比较重,此外,也与进食量有关。

  “不管什么样的蘑菇,只要在野外生长的都不要采摘食用,我们应该到市场上购买可食用的蘑菇。”张兴国说,蘑菇种类繁多,辨别是否有毒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,一般人没有丰富的专业知识,不依靠特殊的仪器和设备很难鉴别。

  张兴国提醒,市民在野外游玩,不要随意采吃野生蘑菇,即使在正规市场上购买野生蘑菇,也不能放松警惕,尤其是没吃过或不认识的野生蘑菇,不要偏听偏信,轻易买来食用。

  一旦误食毒蘑菇需要立即催吐,可用手指或器具压迫舌根部引起呕吐。尽量把胃内食物呕吐出来,以减少毒素吸收。随后,立刻到正规医院救治,最好携带剩余蘑菇样品,以备鉴定蘑菇的种类,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。